为什么在俄罗斯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

为什么在俄罗斯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

为什么在俄罗斯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插图

中国多年来一直是俄罗斯联邦的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技术装备、高科技设备、消费品、服装鞋帽和其他许多有着庞大市场需求的商品。在所有这些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申请俄罗斯发明专利和俄罗斯商标发明人可以为那些在俄罗斯市场上颇受欢迎的产品或产品中实施的方法提供专有权保护。通过注册商标,品牌方可以保护自己的标识使顾客能够将自己的产品与其他厂家的商品区别开来。知识产权对市场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在本文中总结了一些在俄罗斯的中资企业忽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常见情况。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实践经验,结合俄罗斯法庭的审理,分析保护主要知识产权客体(专利和商标)的正确及错误的做法这些案件都是俄罗斯法院近期审理的 

众所周知,中国是主要的科技设备生产国,生产各类设备并出口到世界各地最近,有多件有关中国公司专利权相关的案件引起了俄罗斯知识产权法庭的注意,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非申请人意愿的客观因素导致另一个方面则是申请人未有在俄罗斯联邦境内提交知识产权保护申请,是主观的 

例如,一家从事金属探测器及其外观研发的中国公司,从2015年起已经投入生产,并通过该中国公司的网站销售至世界各地。然而,在2017年,一家俄罗斯公司向俄罗斯联邦知识产权局提出了与该金属探测器外观类似的专利申请,并于同年被授予专利权。2021年,中国公司的俄罗斯代理商对该专利提出了无效请求,但俄罗斯知识产权局和知识产权法院都拒绝了这一请求,认定该专利仍然有效,因此中国公司制造的商品将无法进入俄罗斯市场另一起关于一种模制饰品的类似案件,法院的审理结果也如出一辙  

该判决结果是根据中国生产商的如下疏忽:1. 没有提供外观设计的使用证据尽管中国生产商的网站上有相关产品信息的披露,但中国公司网站上提供的信息未被理会,因为这些信息不包含任何发布日期,也没有被编入索引或存档,因此不能证明对应的外观在专利申请日期(优先权日期)之前就已经被公开了。2. 中国公司提供的用户手册、目录和其他材料也缺乏出版日期。根据俄罗斯法律,这些证据本来是可以作为在先使用的证明而被法庭接受的。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2015年生产该设计的样品时就应该立即在俄罗斯提出工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通过这几个案件,我们认为,当企业通过互联网或线下出版物公开起产品外观设计时,一定要标注出版日期,并尽快提出专利申请 

另外一个客观因素导致的争议则涉及翻译问题,俄罗斯知识产权法院也注意到了有几件与化学物质及其使用方法相关案件是因为权利要求翻译出问题引发的。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专利中的翻译错误都是在授权后,在被第三方质疑并提出无效时才被发现的。为了捍卫自己的发明,权利人先后参加了两次法庭审理部分案件历时3年多的时间,历经行政(俄罗斯专利局专利纠纷庭)和司法法院审理程序。综上所述,我们只能建议中国申请人在进入俄罗斯国家阶段时挑选品质好的,与那些有相关领域背景的俄罗斯代理事务所合作他们的专业背景和母语优势能够避免类似翻译错误的情况发生。从法院的决定和决议中可以看出,如果一开始翻译是正确的,而且申请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经手的,专家可以根据其专业背景知识识别出翻译错误。 

另一些案件则涉及商标侵权尽管专利纠纷一般在权利人之间进行,不直接涉及消费者的利益,而商标侵权则可能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生产者的认知和选择。鉴于中俄两国之间巨大的贸易量从俄罗斯西部到远东地区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甚为熟悉,具有广泛的知名度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生产商和俄罗斯的代理商更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销售而缺乏在俄罗斯境内保护其品牌的意识,这就可能导致恶意抢注知名中国公司的品牌的行为发生。 

例如,2015年,有一件商标案件提出了对09、35、3842类中所有与IT产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申请。该商标借鉴了知名中国品牌的拉丁文名称,并将其西里尔转写作为商标设计一开始,俄罗斯专利局驳回该申请,在知识产权法院的一审判决中,法庭也支持了专利局做出的驳回决定,但当案件被上诉至上诉法院后,上诉法院却废除了该驳回决定,无效了专利局的审查员给出的驳回理由,并责成专利局继续对该商标申请进行审查。最终,该案件被一路上诉至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最后俄罗斯专利局的决定获得了最高法院的支持。如果中国公司一开始就在俄罗斯联邦将其品牌注册为商标,本案是可以避免的。  

幸运的是,上述案件的主要损失仅限于法庭审判产生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然而,在许多情况下,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甚至会导致供货损失。最近,一些俄罗斯的代理商在向中国生产商订购货物时,要求供应商生产特定设计的产品,而事实上,该设计可能侵犯了第三方的权利(主要是商标)。这些代理商的目的在于,当货物越过边境被俄罗斯海关以侵犯第三方商标权为由扣押时,中国公司就会失去这些货物。代理商可以将这些被扣押的货物换上另一包装,并冠以其他品牌的标识,再成功售出。我们想强调的是,根据俄罗斯法律,目前暂无相关法律规定俄罗斯代理商应该对那些因为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而被扣押的货物承担任何责任,此外,根据既定的法院惯例,甚至还会追究生产商的经济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确保中国生产商利益的唯一选择就是要求独立的俄罗斯商标律师进行商标检索,并避免与可能侵犯外观或商标权的俄罗斯代理商签订供货协议。 

总之,必须强调的是,中俄贸易额越大,在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碰撞就越多,因此,对于中国的企业和发明家来说,在俄罗斯提出知识产权申请将会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作者:Anna Kakurnikova, 副合伙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